首页

首页我爱美脚专区视频

时间:2025-05-29 02:53:55 作者:在黄河之畔,让网络普法“潮”起来 浏览量:73133

  中新网福州3月16日电 (记者 刘可耕)“该剧剧情精炼、引人深思,唱腔板式丰富、优美动听,程韵悠扬;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曾荣获文化部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演出奖、表演奖,是福建京剧人用京剧艺术讲述福建本土故事的探索。”15日晚,《成佛记》艺术指导、福建京剧院院长孙劲梅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3月15日晚,由福建京剧院复排的小剧场京剧《成佛记》在福州西湖畔的福茗戏苑首演。中新网记者刘可耕摄

  当晚,由福建京剧院复排的小剧场京剧《成佛记》在福州西湖畔的福茗戏苑首演。

小剧场京剧《成佛记》首演现场。中新网记者刘可耕摄

  《成佛记》讲述一个虔诚的尼姑,一心想要修得善果取得真经立地成佛,在往西天的路上,却不慎踩死蚂蚁故而伤心欲绝。正当此时,她遇到一个一贯行侠仗义、扶弱除暴的江湖好汉。尼姑一番启迪下,江湖好汉一怒之下将心掏出托付于尼姑,带往佛祖面前以表善心。一场关于善恶的讨论在滚烫的油锅面前缓缓展开,一次利己的选择揭开伪善的面具。

小剧场京剧《成佛记》首演场景。中新网记者刘可耕摄

  该剧由福建京剧院获得曹禺剧本奖的陈欣欣担任编剧,福建京剧院院长孙劲梅担任艺术指导,优秀导演韩宁执导,新生代青年演员王春妹、刘小龙、张艺昆主演,入选2023年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

由福建京剧院复排的小剧场京剧《成佛记》在福州西湖畔的福茗戏苑首演。中新网记者刘可耕摄

  该剧以福建闽都文化为背景创作,取材于清代里人何求所撰白话长篇小说《闽都别记》的部分章节,展现福建乡土文学和民俗文化,讲述福州王天君民俗传说。

  《成佛记》与福州旅游相结合,彰显福建本土民俗,发挥文旅融合特色小剧场福茗戏苑的优势,由“90后”青年演员担当主演,让传统戏曲文化更有吸引力。

小剧场京剧《成佛记》首演场景。中新网记者刘可耕摄

  孙劲梅表示,福建京剧院在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的节点将该剧复排首演,致敬前辈大师;同时进一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希望能够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了解京剧,了解福建民俗文化。”(完)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歪果仁”漫谈江源之旅:投身大自然 享受原生态

“许多国家在政府施政纲领中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企业向人工智能投入大量资金,海量资源向人工智能倾斜。”Kyoung Mu Lee表示,无论是政府支持还是资金投入,在历史上尚未找到一个类似技术获得如此大关注。基于此,人工智能“奇点”的到来,会远远早于人们原先预期。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总书记引用了这些典故

聚焦“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东西问”专访了出席大会的德国慕尼黑大学副校长、汉学研究所所长叶翰(Hans van Ess)教授。

150余家国内外机器人企业将亮相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

浙江省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处处长吴晖表示,2024年浙江将继续在此领域深耕,开展“生态美妆”共富行动,建立浙江特色化妆品植物原料数据库,编制《浙江省生态美妆产业发展指引》,引导培育生态美妆“七仙女”(铁皮石斛、黄精、珍珠、栀子、胡柚、油茶、西红花),加快浙产特色原料的提取、研发、应用。(完)

少林功夫传人释德扬加拿大“传经”

鱼龙、五爪龙、俊美蛟龙......在中华文化中,千百年来龙作为祥瑞的象征,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龙的形象也有着不同的向往,因此在发掘的文物中,保留了许多龙纹样式演变的轨迹。让我们走进博物馆,跟着镜头一起去看看藏在文物里的龙貌“变形记”。

“贝碧嘉”携风雨而来 浙江已转移40万人

4月9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在眉山市洪雅县召开的全省普通公路旅游化改造启动会上获悉,这项工作已安排部署,即将全面铺开。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